面对已缩水70%以上的国际油价,产油国终于不再无动于衷。
2月16日,石油出口大国俄罗斯、沙特阿拉伯、委内瑞拉和卡塔尔就冻结石油产量达成共识,同意将石油产量冻结在今年1月的水平。但这一协议能否执行,取决于其他主要产油国是否跟进。
不过,产油国的这一姿态,市场并不领情。当日,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收跌,其中布伦特油价大跌3.62%。
究其原因,市场认为产油国救市的诚意不足。今年2月初,俄罗斯能源部长曾对媒体表示,欧佩克一些成员国建议2月份召开石油出口国会议,俄罗斯将参加,沙特阿拉伯建议各产油国减产5%。但如今,在市场人士看来,冻结石油产量的决定与预期中的联合减产相差甚远。
冻结产能的意思是产能不再增加,而当前市场已经严重过剩,需要通过联合减产才能加快恢复平衡。在东方油气网油品部经理程瑞锋看来,产油国的这份努力诚意不足。
程瑞锋认为,仅仅少数国家冻结产能并不能改变全球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。伊朗石油解禁后正在积极谋求收复丢失的市场份额。伊朗在国际制裁令解除仅一个月后,便已恢复了向欧洲市场供应原油,此前,伊朗对欧的原油供应中断长达五年之久。另外,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后也亟须缓解国内油品高库存的压力。
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1月29日当周,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量超过5亿桶,同比增长21.7%,已接近过去8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。
欧佩克成员国之间也有市场份额之争。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今年1月原油产量为每日3233万桶,随着伊朗石油重返市场,今后几个月产量还将进一步上升。
虽然减产之路前景渺茫,但此番沙特等欧佩克国家与俄罗斯联合采取行动,体现了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携手解决供应过剩难题的积极态度。
我们今后几个月会评估并决定是否采取更多措施稳定和改善(石油)市场,而现在只是这一进程的开始。”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阿里本易卜拉欣纳伊米说。摘自新华网报道《冻结产能诚意不足产,油国救市还需动真格》